□ 甘武进
“钻研”与“钻营” 一字之差,却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:前者是干事创业的“金刚钻”,后者是腐蚀初心的“迷魂汤”。党员干部唯有分清二者界限,以“钻研”筑牢根基,以“拒钻营”守牢底线,才能交出时代合格答卷。
钻研是共产党人的成事之基,彰显的是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。它意味着沉下心来研究问题、扑下身子破解难题,把精力用在真干事上。焦裕禄在兰考钻研治沙、治水、治碱之法,走遍120多个村庄摸清“三害”规律,用脚底板走出了兰考的新生。这种钻研,是对岗位职责的敬畏,是对群众期盼的回应,更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。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,在基层治理的网格中,正是无数党员干部的钻研身影,让政策落地有精度、民生服务有温度、发展突破有力度。
钻营是腐蚀政治生态的毒瘤,暴露的是投机取巧的功利心态。一些干部把精力用在“关系学”上,琢磨如何“站队”“攀附”;把心思花在表面上,搞“形象工程”“数字政绩”;把聪明放在钻空子上,对政策打折扣、搞变通。这种“钻营”让实干者寒心,让群众失望,更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损。
党员干部能否跳出“钻营”陷阱,坚守“钻研”正道,既靠自律,也靠他律。筑牢思想之魂是前提,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、主题教育等的学习,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摒弃“走捷径”的幻想;完善考核之尺是关键,要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,让“干多干少不一样、干好干坏大不同”,让钻研者得褒奖、钻营者受冷落;扎紧制度之“笼”,强化监督检查,对钻营行为及时亮剑,让“钻营”之路处处碰壁。
时代的考题,终究要靠实干作答。党员干部唯有以“板凳坐得十年冷”的韧劲钻研业务,以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态度深入实践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担当作为,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答卷。